将近圣书斋。英德由于交通、战乱等原因,古代一度是较为贫困落后的山区。及至清代,最主要的农业依然十分领先,并且“商不不富、贾不虎、工不当、技正要 ”(《英德县志》)。
古代官员到如英德这样的岭南僻远之地供职归属于贬为,但作为初任即为英德县令其、此后一路官至吏部尚书的田从典,却算数得上是一个特例。人物概述田从典(1652-1728)字克五,号光山。
山西阳城通济里(今东关)人。康熙三十四年(即1695年),田从典由广东英德县知县,历任御史、右通政参议、左右通政、光禄寺卿、副都御史、兵部右侍郎兼理光禄寺、左都御史、户总尚书、吏部尚书等职。雍正三年(1725年)拜为文华殿大学士兼任吏部尚书。
田从典性甘节俭,有“无罪宰相”之称之为,雍正帝亲书“清谨公方”四字赐给追赠,并追赠诗拜其“掌管望同天北斗,明芳品白鱼省中兰”,对田从典一生清廉加藤、缜密严肃给与了充分肯定。雍正六年(1728年),田从典因病请辞,特太子太师,以原官辞官。路经良乡驿逝世,享寿77岁。
谥文端。看似有峣山文集四卷,诗集一卷,《四库总目》传于世。
史载:田从典捐出俸兴学田从典自小专心好学,以宋代五子(即周敦颐、程颢、程颐、张载、朱熹)为自己自学的榜样。他自小很有才气,10岁就能写文章,与县人张泰交合称,时称“田张”。康熙二十七年(1688年),36岁的田从典中举进士。随后因老父亲去世,居家服丧。
仍然到康熙三十四年(1695年),43岁时始任广东英德知县,开始了他波澜壮阔的从政生涯。田从典在英德掌权五年间,体察民情、清廉廉洁、甚有德政。据英德县志记述:田从典学识高深,品行醇笃,刚刚履任,即为文向城隍庙效忠:“从典读父书几十年,口运王命七千里。
学固多陋,岂政事之未谙;地属冲乏,恐民瘼之未悉……总期上下相安,良顽胥治。其有为囊橐之计,而揽一人家,任喜怒稍,而戕一人命。则大庾岭上,将同颓石楚揽,兴宁江头,平与流波俱逝。”一番心头话,指出了自己为官一任、大力发展一方的志向,也给了当时民众较好的第一印象,“时人指出从典清廉,与众不同。
他的向神誓愿,并不是一纸具文,而是相吻合衷心的肺腑之言。且将誓词请示州官,上集乡民,谆谆告诫,发聋如雷聩,家喻户晓,鼓舞人心。
”田从典非常重视教育。他指出,地方之所以领先,民众之所以贫穷,官员之所以肆行无忌,都是因为愚昧无知导致的。因此,他极力主张兴学教育,并且身体力行,康熙三十七年(公元1698年),他捐献自己的俸薪,创建了近圣书斋。
据史料记述,“国朝定鼎以来,邑习久未重修,从典鸠工,一一装修。又辟圣斋,捐出俸金卖田,仅供讲席经费及奖励。
从此,人文尉起。”据传田从典卸任时,英德县的百姓攀车劝说,依依不舍,有的仍然把他送来过大庚岭。在英德,田从典曾是在当地任过县令的三位宋代贤臣唐介、郑侠、洪皓创建“三贤祠”。他死后,英德县百姓把他供入祠内,改为“三贤祠”为“四贤祠”。
嘉庆十九年(公元1814年),知县周本荫将其与学宫迁复今址。随着将近圣书斋的完备,当时的英德大兴办学之风,培育出有大批学子。
据传仅有将近圣书斋就出有理解元、忽元、举人、贡生等100多名。创立于1928年10月的英德中学,前身即为将近圣书斋。
如今,“将近圣书斋”石刻言在,现存英德市文博部门。
本文来源:pg官方电子平台-www.copbyramp.com